昨晚喝得醉茫茫, 9:45 pm 返回住處還得忙著 packing, 因為今天就要離開花蓮了. 來這兒 6 天好像一眨眼就過!吃完早餐, 11:50 check-out. 跟櫃台要了兩瓶水咱們就上路, 繼續往台東方向前進.
( 今天的行程多半都是在拍沿途風景 )
南下的車並不多, 路上空空的, 看到這樣的牆面沒有停下來拍幾張真是可惜. 還好這張沒有拍得很模糊.

經過一個山坡, 上面竟然是一個樂園!
這是用水泥打造的一艘漁船, 不曉得是不是打卡景點?夫人覺得不是太好看, 就沒有停下來.

沿途經過了一座又一座的隧道. 非常感謝勞苦功高的施工人員把山洞挖出這麼平坦的道路, 免除大家繞山路的危險.

裡面漂不漂亮一點也不重要, 安全就好.

水璉隧道?還真沒聽過呢!

看到有些人在這邊休息, 我們也停下來瞧瞧…
蕃薯寮休息區位於花蓮縣豐濱鄉台 11 線, 旁邊有一座 18 號橋.


這是東海岸最為獨特的峽谷景觀. 在這裏可以觀賞到公路兩側因不同地質在溪流的堆積及切割作用下而形成對比明顯的地形景觀.
公路西邊是低緩起伏的山丘、河谷, 曲流穿行期中, 平坦的河階地上散布著農田、農舍. 18 號橋東側則是流經的蕃薯寮溪在此形成深達近百公尺的陡峭峽谷, 形勢猶如太魯閣峽谷. 登上瞭望台可以俯瞰溪谷深邃、岩壁陡峭、林木鬱鬱蒼蒼, 是很特別的一個景點.
略低數公尺處有一座咖啡色欄杆的舊橋, 許多燕子會在此築巢, 運氣好會遇到千燕翔集的奇觀.

Honey 還真的跑下去實地勘查了半天 —

等了好久, 終於回來了!夫人有點擔心呢.

早期這兒都是原始森林, 在日治時期之前, 光復、富里一帶的阿美族人翻越海岸山脈來到蕃薯寮抽黃藤, 大都會住上一個星期, 再將所抽的黃藤挑回去賣. 如此往返, 後來就在此落腳開墾, 以種植水稻、雜糧為主.
現在蕃薯寮的漢人則大部分是台 11 線開路工程的老兵們, 完工之後就在蕃薯寮定居了下來, 自謀生活. 再就是 1959 年八七水災過後從西部災區移民至此地定居的人.
自瞭望台俯瞰蕃薯寮的峽谷景色, 陡峭峻險, 是另一種不同的風貌.


停留了約 20 分鐘, 繼續沿著海邊開 —

我們匆匆的鑽進了下一個隧道, 夫人雖然眼尖的瞧見了「親不知子海上古道」( 號稱全台最驚險的玻璃天空步道 ) 的牌子, 但是並沒有看到入口, 就這樣錯過了. 為了不驚擾駕駛, 夫人只好在心裡盤算著「下次再來吧!」


再次看到可以休息的地方, 停下來伸伸腿 …


這兒的浪花頻繁又茂盛啊!



岸邊完全沒人, 夫人看得入迷.


這兒是台灣的東海岸 —




大理石的浪花雕塑 —

夫人不明白為什麼要在這裡安放兩個稻草人?

不過拍到這個鏡頭覺得很有趣呢!


2:00 pm 左右, 我們抵達了「北回歸線」位於花蓮縣豐濱鄉靜浦村北回歸線的標誌碑 —

北回歸線是太陽在北半球能夠垂直射到的離赤道最遠的位置點, 將該點之緯度線便叫「北回歸線」. 在西元 2018 年, 其位置約在北緯23°26′11.6″ ( 或 23.43655° ).
南緯 23°26′11.6″ ( 或 23.43655° ) 則稱為「南回歸線」.
無論北半球或南半球, 只要每日接受太陽直接照射的時間比較長, 就是該半球的夏季. 北回歸線就是北半球能夠受到太陽直射的緯度上限, 具有重要科學及人文意義, 因為地球上大部分位於海平面以上的陸地都是集中在北半球, 所以「北回歸線」與人類接觸更顯緊密、重要. 它也是北溫帶與熱帶的分界線代表.

北回歸線橫貫臺灣嘉義縣、花蓮縣, 二縣為標示北回歸線的通過而設立了紀念碑, 共設有三座標塔, 分別位於嘉義縣水上鄉、花蓮縣瑞穗鄉及豐濱鄉. 均為打卡熱門景點.
北回歸線的英文為什麼叫做 Tropic of Cancer ? 有人知道嗎?
2000 多年前, 西方人觀測到北回歸線時, 北半球夏至日位置正處於天空中「黃道十二宮」的巨蟹宮 Cancer 方位, 從此回歸遠處故稱為「巨蟹座回歸線」Tropic of Cancer. ( Cancer 是指巨蟹座, 和癌症無關 ) 但由於地球傾斜軸的歲差運動, 在 1989 年時已經慢慢移動到「金牛座」的位置了.
此地是個很大的休息區, 但是卻沒有什麼觀光客.

餓壞的兩人看到什麼都想吃, 趕緊找位子坐下來…. 夫人點了一根高粱酒口味的烤香腸、一碗魚丸湯、一份炸蛋蔥油餅, Total $140.
在台北, 蔥油餅 + 蛋常常在吃, 卻第一次吃到用「炸」的, 很油膩, 但是很香!燙的要命, 還是照吃不誤啊!
在這兒休息了約 30 分鐘, 繼續趕路. 經過了「八仙洞」遊客中心, 因為沒有在夫人的「必訪」名單上, 所以我們沒有停車.

開了約一小時的路程, 來到一處靜僻的小亭旁邊, 決定稍做停留. 下車看看海景.


石雨傘遊憩區界介於八仙洞與三仙台之間, 是東海岸著名的海蝕地形, 擁有狹長岩岬、礁石、海蝕、壺穴等眾多地貌, 長約 1 公里的海岬由海岸延伸至海中, 此段海岬即為「石空鼻」, 愈往岬尖愈零碎, 在浪花拍打下呈現破碎的美感. 岬上的「石雨傘」實為一種因岩石堅硬度不同、侵蝕程度不一而形成的平衡岩, 另濱台遍布著大小不一的壺穴, 非常奇妙. 一旁小船澳沙灘擁有天然礁石作為障蔽,半封閉的海灣深度很淺, 是個適合親子戲水的海水游泳池.


這就是「石空鼻」–





三仙台旁邊的「三仙隧道」–

此時的雲層又低又濃, 好像隨時會下傾盆大雨一般. 卻又突然在雲縫中透出了一點「耶蘇光」, 好似有神蹟的感覺!
喔~~開了將近 4.5 個小時的車, 終於在 5:00 pm 抵達台東的 Yes Hotel 樂知飯店. Honey 還在搬行李, 夫人先至櫃檯 Check-in.
這間飯店還頗新的, 整間都是白色為主, 地板是大理石片, 顯得光潔亮麗!

有電梯, 太好了!


這是我們未來 6 天的新家 Room #516. 房間不大, 感覺如果睡 4 個人會非常擁擠.

但是有 4 瓶水、4 個杯子, 這間真的是 4 人房啊!

乾濕分離的浴室還滿大間的.

我們 unpack 完行李已經快 6:30 pm, 又該出去覓食了.
走廊的地毯就有些顯舊!

聽說走路一分鐘路程之內就有著名的「林家臭豆腐」, 結果走到發現「沒開」. ( 怎麼有人週三公休的?) 接著去找「阿水伯」一樣沒開, 很懊惱, 越來越餓咧… 然後看到這間「 8 + 2 」, 沒有人推薦, 但是餓得走不動了, 就進去試試吧!

這是我們今天的晚餐 : 雞肉飯、苦瓜排骨湯、油豆腐、地瓜葉. 總共 $200, 吃得飽飽的. 味道都不錯. 營養均衡, 吃得安心.

吃飽出來在附近巷子隨便走走, 經過一家賣蛋捲的店, 好想買. 但是又怕吃不完 ( 好大一罐 ), 想想還是算了. 發現蛋捲櫃子上面的一排小娃娃非常吸睛呢!趕緊拍一張, 至少沒有空手離開….

再來這家「寶桑豆花」朝聖 — 地圖上會出現兩家, 千萬別找錯.

這家門口有人在排隊的才是原始店喔!

夫人點的是清豆花 ( 喜歡吃原味 ) $25, Honey 喜歡加了紅豆的 ( 半糖 ) $30. 豆腐是非常傳統的口感和香氣, 不是機器做出來的味道. 果然不同凡響. 好吃又便宜!

這是開創史的介紹 —

巷弄中發現了這樣一堵牆…..畫的好棒啊!欣賞許久, 帶不走…. 狂拍一陣也爽….

散步至 8:00 pm, 該回房去休息了. 這棟就是我們入住的 Hotel.

1F Lobby 非常清爽 —

櫃檯服務人員都很樂意幫忙.

旁邊有一間很小的房間, 就是早上用餐點的地方. 明早再來看看…

今天的行程多半在趕路, 吃得比較隨便, 也很疲憊, 要早點休息了. 明天再繼續喔!晚安!
~ 待 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