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自己和保護地球, 哪個更重要?Which is more important – Protect yourself or protect the earth ?

保護自己和保護地球, 哪個更重要?Which is more important – Protect yourself or protect the earth ?

熱愛海豚、企鵝、藍天、大海的夫人, 前兩天突然在收音機上聽到一則新聞, 提及一個口罩可以在地球上存活 400 多年, 著實一驚!這不是開玩笑的吧?趕緊上網查証. 果然, 相關的消息多到看不完… 除了被嚇出一身冷汗之外, 就是決定要趕緊寫一篇相關報導給所有親朋好友看.

小時候, 每天上學一定要帶的是手帕、衛生紙、水壺. 漸漸地, 所有機關、學校、餐廳、百貨公司… 洗手間都有衛生紙, 到處都有飲水機, 餐廳、小吃都有免洗餐具, 要自備的東西真的越來越少了. 近年來為了「全民減塑」, 免洗餐具、塑膠袋也不准用了. 但是自 2020年 2 月起, 瞬間多了一個隨身基本配備「口罩」, 真是出乎意料之外!

請問各位都是習慣多久更換一個新的口罩?

醫生說 : 口罩只要打噴嚏或是沾到唾液後, 細菌就會在上頭滋生, 不斷接觸到口鼻反而會生病,因此必須馬上更換. 也有醫師主張 : 戴口罩是為了減少飛沫感染風險, 而一般外科口罩只要碰到水、分泌物或髒汙就應立即更換, 即便外觀看起來很乾淨, 使用了 6 ~ 8 小時也一定要換新的. 照這樣說來是不是平均一天要用 1 ~ 2 個?用過的就直接丟垃圾桶了?

口罩的製造成分了解嗎?

一般醫用口罩或外科口罩 ( 布製的先不討論 ) 此二者構造皆分為三層 :

最外層是聚丙烯 ( PP ) 防潑水不織布, 可以阻隔帶有病原的飛沫或血液附著

中層為融噴 ( Melt Blown ) 不織布, 透過融噴結構網技術, 具有靜電吸附功能, 能濾除 90% 以上的 5 微米顆粒 ( 約是細胞和較大細菌的大小 )

內層則是聚丙烯或聚乙烯 ( PP or PE ) 親膚性不織布, 可吸收汗水、油脂與戴口罩者的口沫, 長時間配戴能夠乾爽舒適.

另外有活性碳口罩的活性碳布層, 為多孔隙的結構. 主要功用在於吸附有機氣體、具惡臭的分子, 並非用於過濾粉塵, 其實並不具有阻隔細菌穿透的功能.

好, 看到這裡, 大家是不是都明白你每天使用、丟棄的口罩, 和你平時在丟棄的垃圾有什麼不同了嗎?對, 他們是「不能回收」、「不被分解」的「塑膠垃圾」.

啊~~我們不是要實行「減塑」嗎?根據《環境科學與技術》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 雜誌的一份報告指出 : 全球每月使用的一次性口罩高達 1,940 億個, 這也代表一個月會被丟棄的口罩實際將近 2,000 億個之多. 這裡面的 PP & PE 都是無法自然分解的, 對環境、各種動物都造成極大的傷害. 世界各地的潛水客也回報, 不少國家都已經在海底下發現口罩廢棄物, 這些口罩對海中生物已產生極大危害, 還有許多被沖刷至岸邊, 成了目前沙灘垃圾的最主要大宗.

夫人的老公是非常資深的潛水員, 也是愛海、愛動物的環保人士, 大半輩子都在海裏生活, 眼看著全球人民都不斷的污染著海洋、殘害著動物, 有多麽心痛?!

很多人以為口罩能自然分解, 但其實成分全是化學物質的口罩, 不僅要超過 450 年的時間才能分解為塑膠碎片, 而且永遠都不會降解,這也代表著無論這些口罩飄散在大自然多久的時間, 它始終還是會用不同形式的影響侵害著整個環境.

值得注意的是, 類似口罩、塑膠手套和防護衣這類一次性使用就丟棄的防疫物品即使有被正確丟棄到垃圾桶, 卻也因為這些裝備都無法回收, 因此大部分都是直接進到垃圾掩埋場, 或直接焚化後成了有毒氣體飄散至大氣中.

根據研究, 海洋中的塑膠已經多到可以環繞地球 400 多圈之巨, 這種不可破壞的物質會擾亂食物鏈的每一層. 塑膠需要 500 ~ 1,000 年的時間才能分解, 這意味著幾乎所有的塑膠製品都以某種形式存在, 它的負荷污染了水域, 殺死了海洋野生動物;關鍵在於, 儘管世界每年製造的塑膠愈來愈多, 卻只有約 5% 的產品能夠有效回收.

環保團體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 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 研究發現 :

全球每年生產 3 億噸塑膠其中有 500 萬 ~ 1,300 萬噸的塑膠垃圾碎屑漂散到海洋中, 進而被海鳥、魚類和其他生物攝入. 可怕的是, 預估到了 2050 年, 大海中塑膠的重量會比魚的重量還重. 隨著食物鏈不斷累積, 最後將這些塑膠吃進肚子的還是我們自己…….

「 海鷗被口罩纏住, 如果沒人發現就只能站著等死, 除了無法覓食還會被野貓吃掉… 」負責收治海鷗的埃克斯動物醫院獸醫師舒華Sue Schwa 說. 自從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 用過的口罩和醫用手套數量暴增, 導致動物被纏住的病例愈來愈常見.

受害的除了海鷗, 還有狐狸、刺蝟. 除了被耳帶纏住, 動物也會誤食口罩和手套而造成消化道問題 …

英國動保團體 RSPCA 人員及時挽救了奄奄一息的海鷗. 這隻海鷗被發現時已經站著不動長達好幾個小時. 牠看到人靠近時試圖飛走, 但怎麼樣也飛不起來, 仔細一看, 海鷗的雙腳被緊緊纏住, 關節嚴重腫脹, 而罪魁禍首就是口罩上的耳帶 !!!

據聯合國統計, 每年大約有 800 萬噸的塑膠垃圾進入我們的海洋, 若加上已經在海洋環境中的塑膠垃圾, 則多達 1.5 億噸左右…

2018 年, 綠色和平與荒野保護協會展開一季一次、為期一年環臺灣本島的海岸快篩調查, 發現:
(1)臺灣海岸上有 12,272,000 公升的垃圾相當於每 100 公尺的海廢垃圾可裝滿 13 袋黑色大垃圾袋, 重量 646 噸, 相當於每 100 公尺就有一個大冰箱 ( 53 公斤 ) 重的海廢垃圾.

(2)一半的海廢累積在 10% 海岸線上, 以北海岸 ( 基隆、新北、桃園 ) 和西南海岸 ( 彰化、雲林、嘉義、臺南 ) 污染最嚴重, 應優先清理.

而這還是沒有疫情之前的報告, 經過 2020 年, 現在….

據世界經濟論壇估計, 光是英國, 每天就有數百萬隻手套和口罩被扔掉, 2020 年 2 月底到 4 月中旬, 英國發放了超過 10 億件個人防護裝備. 如果一年中每個人每天使用一個一次性口罩, 就會額外產生 6.6 萬噸污染廢物和 5.7 萬噸塑膠包裝. 所以不難看出為什麼世界各地的環保主義者都在為這些一次性產品的去向發出警報…

目前最有效率處理口罩廢棄物的新創企業法國的 Plaxtil 公司莫屬.

目前法國政府在各大城市規定 : 所有上街與在公共場所的民眾都必須戴上口罩, 這使得口罩已經成了法國人出門的必備工具, 且已經顛覆原本法國人不願戴口罩的習慣, 慢慢形成一種生活日常.

研究發現 — 法國人每週會使用並丟棄達 5,000 萬個一次性口罩, 這也讓口罩垃圾幾乎隨處可見, 成了嚴重影響環境的難題. Plaxtil 公司為此嗅到了新商機. 原先的營運模式是將廢棄衣服分解、轉變為塑膠材料的 Plaxtil 公司, 在新冠肺炎的流行期間, 將衣服的回收改成「口罩回收」. 自疫情爆發至今, 它們已經成功回收了超過 5 萬多個口罩, 並且重新將這些成份製作出 3000 個可回收的相關產品, 例如遮陽板.

有趣的是它們會先在城市的各個角落設立回收點, 接著會讓這些接收回來的口罩也「隔離」14 天, 以防止可能殘留在口罩上方的病毒, 為的是讓消費者能夠安心. 之後, 這些口罩會被送到工廠集中處理, 拆掉鼻樑壓條後, 剩餘的口罩部分會被切為條狀再磨成塊狀, 以紫外線消毒後混上其他黏著劑並融合成新的塑膠材料, 它能有效取代傳統的塑膠材料, 成為再製口罩或收納盒等產品, 成為循環經濟的代表作. 醫學專家認為, 可重複使用的材料不會帶來額外的風險,只要它們定期進行消毒.

法國另一家環保麻布料業者則發展出號稱全歐盟首創 100% 可自然分解的麻質口罩. 工廠內這些棕色的粗纖維都來自勃根第-法蘭琪-康堤大區的大麻或亞麻, 特殊技術製作口罩, 無須額外添加物, 用完歸於塵土不構成環境負擔. 天然材質的麻口罩售價一個合台幣大約 16 塊, 上市以來已經獲得全法國各地公司行號與地方機關訂購, 連鄰國的比利時、瑞士、義大利也有客戶. 可惜台灣都買不到!

要避免口罩不傷害到野生動物, 環保團體呼籲 :

把口罩丟進垃圾桶之前, 先把兩邊的耳帶剪掉或用手扯掉, 就能大幅減少動物被纏住的慘劇.

以上資訊參考「科技新報」、「康健雜誌」、「CSR @ 天下」、「公視新聞網」、「Greenpeace 綠色和平」.

~ END ~

柔柔夫人

Nickname:Madam Zoro 柔柔夫人 B day:July 04, 1961 Height:165 cm Constellation:Cancer Country of Citizenship : Taiwanese; Canadian Worked at : Dow Chemical Taiwan Ltd. Retired since May 31, 2012, 美商陶氏化學公司 - 資深秘書長 12.5 年. 已於 2012 5/31 正式退休.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Dan-Jiang University Our Lady Of Providence Girls' High School Taipei Fuhsing Private School - Kindergarten to Junior high school 淡江大學國貿系肄; 私立崇光女中畢; 私立復興幼稚園、小學、初中畢 Hobby: Writing, Reading, Dancing, Do events, Self-help travel, Photography, Yoga, Wine tasting, Beauty care, Music, Movies, Badminton, Bowling... 寫作、閱讀、跳舞、辦趴、自助旅遊、攝影、美食、美酒、音樂、電影、上網、辦趴、跳舞、瑜珈、美容保養、羽球、保齡球、所有美好的事務....

發佈留言